计算得到水力效率ηh,为叶片平均效率,实际上轮毅效率要低,轮缘效率偏高。计算各个截面时,需要以中间截面为平均效率,轮毅修正(一0.1%~一0.2%),轮缘修正 (0.1%~0.2%)。
叶片水力效率
参考图16-13,微元叶栅对液体所作的功率为Ruuz。另一方面,液体流过微元叶栅,克服迎面阻力p在单位时间消耗的能量为
水泵效率计算和选择-
式中pr—作用在微元叶栅_L的迎面阻力(其值等于微元叶栅对液体的阻力)。
叶栅效率为
水泵效率计算和选择
叶轮叶片是由若干组微元叶栅组成的,欲求叶轮水力效率,必须先求各组叶栅的效率。考虑到各组叶栅效率的不同,所以叶轮水力效率,应按上式求得的各截面的效率.乘以截面间速度um和过流面积2πR△R(得到通过各小流道的流量),而后相加并除以总流量来确定,即
水泵效率计算和选择-
上式可用数值积分或图解积分求解〔图16——15)
轴流泵导叶的设计与计算
轴流泵导叶和斜流泵导叶的作用相同,即消除液体的环量,转换速度能为压力能,设计计算方法也基本一样。
导叶结构参数的选择
为了减少泵的轴向长度,常将导叶与扩散管合为一体,称为导叶体。确定导叶的主要结构参数时(图16--25) ,应与叶轮室和出水管的结构统一考虑。一般导叶休的扩散角为0≤(6°~10°) .导叶进口边一般和叶轮叶片出口边平行,其间的娜离为S=(0.1~0.15) D
一般叶片数Z=5~10,低比转速的泵取较多的叶片数,为了减小压力脉动,导叶叶片数不要和叶轮叶片数互成倍数。导叶体的出口接出水弯管,为使液体在弯管,护的损失最小。弯管通常为等断面的,最好是变曲率收缩断面弯管。出口直径且D应选用标准管径。导叶
的轴向高度H与其l/t及叶片数有关。实际表明,增多叶片数、缩短导叶长度取得犷好的效果。
轴流泵叶片三维图与导叶的设计与计算
图16一25 导叶结构参数
流线法设计导叶
导叶的设计方法可以用升力法、积分法(圆弧法)和流线法,但一般均采用流线法。流线法设计导叶的大体程序有:
(1)根据选择的结构参数,绘制导叶轴面图。
(2)分流线。因为导叶般有锥度、实际流面是锥面,展开面是扇形而。为简化设计,也可以用圆柱面代之,其误差不大。通常与叶轮叶片的流面的半径一致.
(3)汁算各流面导叶进、出口安放角a3和a4。
1)进口液流角
由进口度三角形(图16一26),进口液流角
轴流泵叶片三维图与导叶的设计与计算
轴流泵叶片三维图与导叶的设计与计算
图16——26 导叶进口速度三角形
轴流泵叶片三维图与导叶的设计与计算
式中
s3一一导叶进口流面厚度,可以认为近似等于真实厚度;
a3——导叶进口安放角。
2)叶一片进口角
叶片进门角
轴流泵叶片三维图与导叶的设计与计算
冲角△a=0°~5°通常可不加冲角。
因为导叶进口的um基本相同,也可以首先计算确定中间流线的叶片进口角,其他流线按Dtank=const确定。
开始计算时,叶片进口角a3是未知的,为此可先假定ψ3计算a3再用确定的a3计算ψ3,使用等于假定的ψ3。否则应用算得的a3或ψ3重新计算,达到假定值与计算值相等或相近为止。但是导叶进门角对性能影响不大。一般没必要精确计算。
3)叶片出口角a4
考虑有限叶一片数影响a4.,应大于90°.以保证液流法向出口。实际上,目前一般取a=90°或a4=80°~90°之间的值。
(4)确定叶栅稠密度L/t
叶栅稠密度l/t和相邻叶片问流道的扩散角有关。由图16 - 27可知,叶栅中两叶片间进口宽度为tsina3,出[1宽度为t,流道长度近似等于L。由此,流道的扩散角为 轴流泵叶片三维图与导叶的设计与计算
扩散角一般为c=6°~10°.不得超过12°。通常先参考有关资料选择l/t,然后校核扩散角在合适的范围内即可。
5}导叶高度和型线半径(图16一27)
导叶高度H
轴流泵叶片三维图与导叶的设计与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