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在吸入管路内充满水就能自动地把水抽上来的离心泵称为自吸泵。
自吸泵的结构类型很多,其中,外混式自吸泵的工作原理是:水泵启动前先在泵壳内灌满水(或泵壳内自身存有水)。启动后叶轮高速旋转使叶轮槽道中的水流向涡壳,这时入口形成真空,使进水逆止门打开,吸入管内的空气进入泵内,并经叶轮槽道到达外缘。另一方面,被叶轮排到气水分离室中的水又经左右回水孔流回到叶轮外缘。左回水孔流回的水在在压力差和重力的作用下,射向叶轮槽道内,并被叶轮击碎,与吸入管路来的空气混合后,甩向蜗壳,向旋转方向流动。然后与右回水孔流来的水汇合,顺着蜗壳流动。由于液体在蜗壳内不断冲击叶栅,不断被叶轮击碎,就同空气强烈搅拌混合,生成气水混合物,并不断地流动致使气水不能分离。混合物在蜗壳出口被隔舌剥离,沿短管进入分离室。在分离室内空气被分离出来,由出口管排掉,而水仍经左右回水孔流向叶轮外缘,并与吸入管空气相混合。如此反复循环,逐渐将吸入管路中的空气排尽,使水进入泵内,完成自吸过程。
内混式的自吸泵,工作原理与外混式自吸泵相同,其区别只是回水不流向叶轮外缘,而流向叶轮入口。内混式自吸泵在启动时,须打开叶轮前下方的回流阀,使泵内液体流回到叶轮入口。水在叶轮高速转动的作用下与吸入管来的空气相混合,形成气水混合物排至分离室。在这里空气排出而水又从回流阀返回到叶轮入口。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空气排尽,吸上水来。
自吸泵的自吸高度,与叶轮前密封间隙、泵的转数、分离室液面高度等因素有关。叶轮前密封间隙越小,自吸高度越大,一般取为0.3~0.5毫米;在间隙增大时,除自吸高度下降外,泵的扬程、效率均降低。泵的自吸高度随叶轮的圆周速度u2的增大而增大,但到zui大自吸高度时,转数增加而自吸高度就不再增加了,此时只是缩短自吸时间;当转数下降时,自吸高度则随着下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自吸高度还随着储水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也不能超过分离室的zui佳储水高度)。为了在自吸泵中更好地使气水混合,叶轮的叶片须少些,使叶栅的节距增大;并宜采用半开式叶轮(或叶轮槽道较宽的叶轮),这样更方便于回水深入地射进叶轮叶栅中。
自吸泵大部分与内燃机配套,装在可移动的小车上,宜于野外作业。
该标准适用于公称压力为PN1.0MPa-PN4.0MPa,公称通径为DN50mm-DN1200mm的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现将标准技术要求介绍如下:
1 压力——温度度级
多功能水泵控制阀的压力——温度等级由壳体、内件及控制管系统材料的压力——温度等级确定。
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在某一温度下的zui大允许工作压力取壳体、内件及控制管系统材料在该温度下zui大允许工作压力值中的小值。
1.1 铁制壳体的压力——温度等级应符合GB/T17241.7的规定。
1.2 钢制壳体的压力——温度等级应符合GB/T9124的规定。
1.3 对于GB/T17241.7、GB/T9124未规定压力——温度等级的材料,可按有关标准或设计的规定。
2 阀体
2.1 阀体法兰
法兰应与阀体整体铸成。铁制法兰的型式和尺寸应符合GB/T17241.6的规定,技术条件应符合GB/T17241.7的规定;钢制法兰的型式和尺寸应符合GB/T9113.1的规定,技术条件应符合GB/T9124的规定。
2.2 阀体结构长度
2.3 阀体的zui小壁厚
铸铁件阀体的zui小壁厚应符合GB/T13932-1992中表3的规定,铸钢件阀体的zui小壁厚应符合JB/T8937-1999中表1的规定。
3 阀盖 膜片座
3.1 阀盖与膜片座、膜片座与阀体的连接型式应采用法兰式。
3.2 膜片座与阀体的连接螺栓数量不得少于4个。
3.3 阀盖与膜片座的zui小壁厚按2.3的要求。
3.4 阀盖与膜片座的法兰应为圆形。法兰密封面的型式可采用平面式、突面式或凹凸式。
4 阀杆、缓闭阀板、主阀板
4.1 缓闭阀板与阀杆应连接紧固、可靠。
4.2 缓闭阀板与主阀板的密封型式应采用金属密封的型式。
4.3 主阀板与阀杆必须滑动灵活、可靠。
4.4 主阀板与主阀板座的密封可采用金属密封和非金属密封两种型式。[n]
5 膜片
5.1 膜片性能应符合表2(见下页)的规定。
5.2 膜片的外观质量应符合HG/T3090的规定。
5.3 当应用于生活饮用水时,膜片材料的安全性应符合GB/T17219的规定。